登录  
 加关注
   显示下一条  |  关闭
温馨提示!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,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,请重新绑定!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》  |  关闭

尹周安的博客

勤恪忠毅方可入,柳暗花明始见真。。。

 
 
 

日志

 
 
关于我

来路短 去路长 人生百年多思量 薪火相传煮忧患 说轻说重说兴亡 风雨中 热心肠 悬壶济世岁岁忙 千回百转问出路 去邪扶正有主张 红尘滚滚 天意无常 不遂我心不勉强 悠悠一笑传四方 不求名来名自扬 。。。

(原创)黄疸的中医治疗(上)  

2016-05-05 10:24:54|  分类: 教学讲稿 |  标签: |举报 |字号 订阅

  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  |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湖南中医药大学方剂学教研室  尹周安




(原创)黄疸的中医治疗(上) - 尹周安(一笑堂主人) - 尹周安的博客


      (图:为授课PPT截图)

        黄疸,现代医学认为是一个症状或者体征,但是中医认为是一个独立的疾病。中医对于黄疸的认识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,形成了独到的理论体系,总结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方剂,因此,今天我将从以下方面来和大家来共同学习黄疸相关的中医知识。


(原创)黄疸的中医治疗(上) - 尹周安(一笑堂主人) - 尹周安的博客

    (图:为授课PPT截图)

一 黄疸的定义及沿革:

      首先,我们一起来学习黄疸的基本定义:

      黄疸是由于感受湿热疫毒等外邪,或酒食不节,劳倦内伤,导致肝胆脾胃功能失调,胆液不循常道,随血泛溢引起的以目黄、身黄、尿黄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肝胆病证。

(原创)黄疸的中医治疗(上) - 尹周安(一笑堂主人) - 尹周安的博客
(图:尹周安老师授课现场)

       病因:

      从这个定义当中,我们首先要明确内外因素均可以导致黄疸的产生。外在因素强调湿热及(或)疫毒之邪,中医在最早只是认识到“诸黄所得,从湿得之”,后来逐渐发现部分黄疸患者有“相互染疫,发病不分男女,老幼”等疫病的特点,故将“疫毒”纳入黄疸外感因素之中,与现代医学的肝炎病毒导致的黄疸非常吻合。


(原创)黄疸的中医治疗(上) - 尹周安(一笑堂主人) - 尹周安的博客
(图:来自网络)

      在内因当中,中医认为酒食不节,劳倦内伤,情志不遂皆可以导致黄疸的产生或者加重黄疸的病情。

    古人提倡:食饮有节,起居有常,不妄作劳,形与神俱,才能尽终其天年,度百岁乃去,今时之人,以酒为浆,以妄为常,醉以入房,不知持满,耗散其精,年半百而衰矣!现代酒精性肝病,脂肪性肝病皆与过度饮酒,嗜食膏粱厚味密切相关。


(原创)黄疸的中医治疗(上) - 尹周安(一笑堂主人) - 尹周安的博客
(图:图片来自网络)


    病位:黄疸的病位首先在肝胆,从病名的“疸”就可以看出,文以载道,古人总是通过文字来传递信息。但是中医认为,黄疸病位除开在肝胆之外,还关乎脾胃。因为湿热疫毒之邪,从外进入人体,直趋中道,内归脾胃。从临床表现来看,诸多黄疸患者临床表现为恶心,呕吐,腻油,腹胀等脾胃症状。在治疗上也多从脾胃论治而获效。


 主要临床表现

  三黄:目黄,身黄,尿黄。其中以目黄,身黄尤为重要。年纪大了,有些人眼睛巩膜也偏黄,这不是“黄疸”,这是“人老珠黄”,是脂肪堆积。“三黄”结合其他的临床表现及相关实验室检查,诊断不难。


(原创)黄疸的中医治疗(上) - 尹周安(一笑堂主人) - 尹周安的博客

    (图:为授课PPT截图)


    沿革:

         我们只有了解了前人在黄疸这个领域的过去,现在,才能更好的把握未来!中医对于黄疸的认识也是逐步加深:

  汉代·张仲景--专列黄疸专篇及茵陈蒿汤、麻黄连翘赤小豆汤、茵陈五苓散;

《诸病源候论·黄病诸候》提出“急黄”。   

《外台秘要》引《必效》“每夜小便中浸白帛片,取色退为验。”最早实验检测的比色法

 元代罗天益所著《卫生宝鉴·发黄》明确湿从热化为阳黄湿从寒化为阴黄。

(原创)黄疸的中医治疗(上) - 尹周安(一笑堂主人) - 尹周安的博客
(图:尹周安老师授课现场)

  二 辨证要点:

        接下来,我们共同学习黄疸的辨证要点,我将前人的有关黄疸辨证的一些知识进行了总结,概括如下:

(原创)黄疸的中医治疗(上) - 尹周安(一笑堂主人) - 尹周安的博客

(图:为授课PPT截图)

     首辨阴黄、阳黄

       古人云:察色按脉,首辨阴阳,黄疸疾病也不例外。对于黄疸而言,我们从哪些方面去进行辨别呢?可以从皮肤的色泽,舌苔的厚薄及颜色,脉象,甚至参考现代医学的实验室检查来综合判断。

     皮肤黄而色泽鲜明者,舌红苔黄者,脉数者,多为阳黄;

     皮肤黄而色泽晦暗,舌淡,苔白者,脉缓者,多为阴黄。

     这是传统的中医辨别阴黄、阳黄的方法。

    近代有些中医结合医家,结合现代医学实验室检查来进行辨证,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,如吴雄志老师提出的“直接胆红素升高(不伴有感染)时,副交感神经兴奋,脉象往往偏缓,多阴黄。如果伴有感染时,脉象就会变快,提示湿郁化热,也可以表现为阳黄;间接胆红素升高时,交感神经兴奋,脉多数,多为阳黄。”大家可以参考:吴雄志,陈丹发表的《黄疸证型客观化研究》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,2015,25卷9期,773-775页。


(原创)黄疸的中医治疗(上) - 尹周安(一笑堂主人) - 尹周安的博客


2 辨黄疸病情轻重,转归及预后:

     前人在长期医疗实践中发现,黄疸的病情轻重及转归、预后与人体的正气及邪气强弱盛衰有关。(原创)黄疸的中医治疗(上) - 尹周安(一笑堂主人) - 尹周安的博客
?(图:授课PPT截图)


一般而言:

阳黄易治,阴黄难除,疫黄最险(动血、动风、闭窍);

     一般而言,阳黄提示人体正气充足,阳气较甚,治疗采用清热祛湿解毒之法可以很快终止病情而向愈;阴黄提示人体阳气不足,现代医学提示免疫力低下,病情迁延不愈;疫黄(重症肝炎)起病急,传变快,变证多(容易出现动血、动风、甚至闭窍),现代医学重症肝炎合并消化道出血,肝昏迷扑翼样震颤等等,即是明证。


阳黄热化可以成疫黄,寒化为阴黄;

     阳黄患者,过用苦寒之品,有可能伤及脾胃阳气而湿从寒化而转化为阴黄,一旦转入阴黄,提示病情加重,因此治疗上要注意人体正气而选择合适的处方,不可一味清热解毒。


黄疸久治不愈甚至成鼓胀、积聚:

    黄疸患者由于失治误治,久治不愈就会并发肝纤维化,肝硬化,甚至失代偿而出现肝腹水,中医称之为鼓胀,部分患者甚至癌变,形成原发性肝癌,中医多属于积聚范畴。

(文字整理未完待续,敬请关注)

(原创)黄疸的中医治疗(上) - 尹周安(一笑堂主人) - 尹周安的博客
(图:授课团队合影--袁振仪、蔡锐、尹周安、胡梅、陈安、文菊华、曾梅艳、陈丽老师)











  评论这张
 
阅读(1159)| 评论(0)

历史上的今天

评论

<#--最新日志,群博日志--> <#--推荐日志--> <#--引用记录--> <#--博主推荐--> <#--随机阅读--> <#--首页推荐--> <#--历史上的今天--> <#--被推荐日志--> <#--上一篇,下一篇--> <#-- 热度 --> <#-- 网易新闻广告 --> <#--右边模块结构--> <#--评论模块结构--> <#--引用模块结构--> <#--博主发起的投票-->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页脚

网易公司版权所有 ©1997-2018